找到相关内容125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俱舍论》史略及其价值

    显示了佛教"诸法无我"的这一根本主张,遂将破斥犊子部和数论、胜论所执实我的〈破我品〉添附其后,这就成了现在所见的九品三十卷的《俱舍论》了。  关于本论八品的次第排列,如圆晖的《俱舍颂疏》说:"初二品,总..."蕴、处、界"三类范畴来统摄解说现实世界(物质与精神界)一切诸法,详解其名义,并以"见非见"等二十二门,详细分别了"十八界"。  第二分别根品,从诸法在染净两方面能作"增上"的意义,详说其功能作用。先...

    振 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762032.html
  • 首楞严三修证

    有可能悟道,见地就像眼睛,能够帮助你爬上高山,指导你的双足前进,所以见地是最重要的。   佛法基本见地是建立在三法印上面,三法印即"诸行无常"、"诸法无我"、...;。各位,如幻是宇宙现象的事实,有些人说我看不出如幻,有执著就看不出是如幻,但是实相就是如幻,诸法都是空,从和合而有,无有作者,是没有主体的,所以没有"我"的存在,是无我的,有时候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962034.html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可靠的,这就是苦的意义。由於世间的无常性与无主宰性,宇宙万法因此具有「苦」的本质。「苦」依本质可分为三种 苦苦、坏苦与行苦,分别由身与心所承受。原始佛教以「三法印」 「诸行无常」、「诸法无我」与「诸受是...与无我的现象,而非当时印度思想家所主张的有一固定不变的实体为主体。部派佛教将构成各类现象界的要素分为五位七十五法、五位百法,这是属於哲学上的多元论者;在发展上,大乘佛教则将宇宙万物的本体称之为真如、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执、我见。庪   修道证见「人」无我、「法」无我,是以求得解脱为目的,而据此解脱境界,上求佛果,下化众生,则为由小乘道进修大乘法的修学意旨。然而,佛说「诸法无我」庬,最初如果只是指「诸法中无补特伽罗」...为:坽所归宗的「教主」有无殊胜功德;夌所受的「教法」是基於自利抑或为一切众生;奅所依「宗见」有否「四法印」、「二无我」,是否超出三界、不落二边,能否灭度生死烦恼。   (二)第二章〈正释四大部派宗义〉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叙

    名瑜伽。一无分别,二不取相。一、无分别者:法与法空,不著有无戏论,名无分别。遍计相无,故法非有,彼假所依,其事容有,故法非无。遍计执相,空无所显,故法空非有,诸法无我,实有所显,故法空非无。有即说有,...识身转,谓自性门、所依门、所缘门、助伴门、作业门。此作业一门,意地开十五胜相。此自性五门,色心所摄,意地则开十义。十五胜相者,始于分别所缘、审虑所缘,终于内分死生、外分成坏。成后诸法二十四类,诸如是等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262297.html
  • 戒律的精神与特色

    因事而制戒,而且只要有必要,他就修改戒条。制戒也好,修改也好,准则就是六个字:止恶、行善、利他或者说利生。我们知道,判断是否是佛法有一个“三法印”——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有漏皆苦,就是说,不管是谁讲的...舍利弗,听了马胜比丘讲的四句话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我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”他就开悟了。《大智度论》讲,那个时候的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:第一出家的动机非常纯,根机好;第二人数少,经常可以亲近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2262367.html
  • 大圆满的教程----《心灵的慧灯》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(一)

    “般若”。通过止观,定慧双修,获得佛智,是天台宗教义的出发点,依此走一条定慧双修,以定为本的路子。其归宿点是“性具实相”或“诸法实相”。智岂页认为,佛说三法印,诸法无我,诸行无常,涅槃寂静,是为小乘人...差别假立。前四位皆为事相,无为法是前四位有为诸法的实性,五位百法皆不离识。人、法中皆“无我”。无我并不是我不存在了,而是批驳常人认为的“我”,有、常、“一”、能“主宰”的这种认识。三科是指五蕴、十二处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562461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(1)

    诸法无我、涅盘寂静三法印等佛法要义都蕴含于偈颂中。经里讲到当时许多女性因体察到人生之苦,深感诸行无常,便皈依佛教,走上了解脱之路,从而形成佛教中的“半边天”。由《小传》可知,七十一位长老尼中,出生于...,有的则偏重于某一阶段或过程。  1听师说法。即听佛陀本人或长老尼大德说法开示,这在皈依、披剃、解脱、证果等各处环节中都起著关键作用。说法内容多为四圣谛、八正道、三十七道品、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等诸法...

    侯旭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162522.html
  • “摩耶”奥义试释

    也是“幻”的本质。佛教哲学家从这一观点出发,创立佛教著名的哲学三原则: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寂静”(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22)。此中“诸行”意同精神现象、心理活动;它们因与之有关的内外条件的成熟而产生,又因与之有关的内外条件的破坏而消亡;故曰“无常”。“诸法”包括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,它们本身没有不变不灭的成分或主体,故曰“无我”。在佛家看来,“无常、无我”是制约事物自身的规律;因此,事物(经验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762768.html
  •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

    三乘共理级”。三乘,指声闻、缘觉和菩萨乘,其共同之法为佛陀教示的“三法印”——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,其进修指向超越人天,趣归涅架。...,可谓苦乐参半。既没有极苦而愚嗔罔觉,亦没有耽乐而痴爱难悟,最能观察诸法无常之空理,修证无生解脱之法。佛教常说:“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”,“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3563007.html